news-details

美國對台課徵20%關稅 盧秀燕要求公開談判內容

中台灣區域治理平台線上會議,八縣市共商台美關稅對策,圖為台中市長盧秀燕(中)率一級主管與會。圖/台中市新聞局提供 

美國對台課徵百分之廿關稅,引發產業震盪。台中市長盧秀燕昨邀中部八縣市首長開會,聯合向中央提出十五項解方,包括公開受關稅影響產業清單及台美談判內容、交換條件,利於產業應變;加速普發一萬元,並凍漲水電費、強制要求進口農產品標示產地。盧秀燕表示,這是建議而非批評,盼中央與地方攜手為台灣產業找出路。

盧秀燕指出,台灣面臨「雙重災難」,一是中南部豪雨造成災情,二是突如其來的關稅壓力重創出口導向產業,尤其中部地區涵蓋機械、自行車、手工具與精密工業,首當其衝。

盧秀燕邀集中台灣區域治理平台八縣市舉辦線上會議,包括嘉義市長黃敏惠、雲林縣長張麗善、彰化縣長王惠美、南投縣長許淑華、苗栗縣長鍾東錦、新竹縣副縣長陳見賢、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等人出席。

與會縣市會後共同提出十五項建議,包括要求中央持續與美方談判,爭取低於百分之十五的合理稅率,尤其涉及半導體、晶片等高科技產品的美國二三二條款,不宜高於現有稅率,維持台灣國際競爭力。

另籲中央應採取適當措施穩定新台幣匯率,匯率波動可能造成產業成本增加,避免雪上加霜。

針對財政問題,地方首長強調中央應盡速補回被減列的一般性補助款,否則地方財政吃緊,將影響災後與產業援助行動。同時盡速編列特別預算,以輔導與補助受創產業,從寬、從速、從簡。

在民生方面,各縣市呼籲中央加速普發一萬元,以安定民心、擴大內需,並凍漲水電油等基本民生物資,減輕企業與民眾壓力。勞工權益應被妥善照顧,避免因產業波動導致失業問題擴大。

在產業支援方面,除分散市場與補助參展外,積極開拓非美市場;各縣市更建議中央強化產業人才培育機制,政府應持續滾動式產業調查及與地方政府溝通對話,讓第一線意見能有效納入政策調整。

在農產品管理方面,「標示產地總量管制」在「不傷害農業」的前提下,強制要求進口農產品標示產地,以及對部分農產品,如稻米,實施總量管制,以降低對境內農業的衝擊。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