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企業中,台積電最早體認到自己勢必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二○二○年率先前進美國,今年更一口氣將美國投資金額提高到一千六百五十億美元,隨後電子五哥也在今年陸續宣布,前進德州。
台積電早在二○二○年就前進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設廠。半導體設廠製造晶圓,需要大量的水、電資源,鳳凰城雖然是沙漠城市,不過,鳳凰城附近因為擁有胡佛水壩,不僅可以提供足夠的水,甚至可作水力發電,為半導體設廠完備了基礎設施。此外,受惠於英特爾很早就在鳳凰城設廠,鳳凰城早已培養出完整的半導體聚落,這也讓台積電最終選擇在鳳凰城設廠。
鳳凰城白天很熱、晚上很冷,雖然環境對半導體很有利,卻不是所有製造業都想要在鳳凰城設廠。擁有地理位置優勢的德州,成了各大企業另一個瞄準目標。
德州雖然位於美國南方,從距離上來看,雖然與美東政經中心的紐約、華盛頓特區,或是與美西科技中心矽谷都相隔遙遠,但與適合設置衛星工廠的墨西哥距離很近;財星世界五百大企業中,戴爾、德州儀器、AT&T、埃克森美孚、特斯拉等美國本土企業也都選擇在德州設置總部。
KPMG安侯建業稅務部副營運長丁傳倫說,「在德州設廠的第一個好處,就是與客戶溝通比較近,其次,德州的稅也較其他州來得優惠,通常不會有人想去加州、紐約州設廠,因為稅務成本實在是太貴。再者,供應鏈之中,已經有些衛星工廠設置在墨西哥,從墨西哥來德州也比較方便,加上德州是華人移民較多的地方,如果想尋找會講華語的人才,也比較簡單」。
談起德州,曾在休士頓工作十年的資誠美國業務負責人蘇宥人說,撇開國際大廠不談,「光是美國本土企業,也有慢慢搬到德州的趨勢,特斯拉就是一個例子。」近期剛去過加州、德州的他也分享,「在德州加油,是一加侖兩塊半美元,但在加州差不多就是一加侖五美元。」光是油價就差了一倍,更遑論房價、物價、稅金,加州什麼都貴,德州的生活水準反而相當親民,也成為許多大廠的設廠首選。
事實上,美國早在歐巴馬政府時期,就開始倡議「重返製造」,希望透過「先進製造夥伴計畫」,推動高科技製造促進美國產業升級。這套計畫歷經川普第一任期,配合減稅政策,吸引製造業回流本土;拜登政府時期,透過「晶片法案」,以高額經費補貼措施,吸引先進製造設廠,重啟美國再工業化;川普第二任期,運用關稅手段,強勢推動製造業重新回歸美國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