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2025廈門工博會落幕 智能科技助力兩岸產業鏈

5月12日,2025廈門工業博覽會暨第29屆海峽兩岸機械電子商品交易會圓滿閉幕。圖/聯合影音號

5月12日,2025廈門工業博覽會暨第29屆海峽兩岸機械電子商品交易會(簡稱「廈門工博會」)圓滿閉幕。本屆展會以「智造未來」為主題,集中展示了包括智能機器狗、仿人化自適應機器人在內的多項「AI+工業」前沿科技成果,成為兩岸工業界關注的焦點。

據了解,廈門工博會展會時間為9日至12日,作為海峽兩岸規模最大的工業交流盛會,本屆展會總展覽面積達7.6萬平方米,並聯動舉辦廈門電子資訊暨數字經濟博覽會、新能源產業博覽會、智能建造展覽會三大專題展,吸引海內外10餘個國家及地區的800餘家企業參展。

此外,本屆廈門工博會充分發揮兩岸產業合作平台作用,特別設立了台灣展區,匯聚建德、譚佳、上銀、東亞機械等50餘家台灣企業參展,並邀請台灣多家專業機構組團與會;展會期間同步舉辦2025海峽工業論壇,為兩岸技術交流與產業對接搭建重要橋樑。

台灣物聯網協會榮譽理事長梁賓先表示,大陸在人工智能領域具備市場規模大、數據資源豐富、科研實力雄厚及產業鏈完整等優勢;台灣則在半導體、精密製造等技術領域累積深厚基礎。他強調,兩岸產業優勢互補性強,應加强合作,整合雙方優勢資源,攜手提升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競爭力,實現互利共贏。

「大陸一直是台商與台資企業重要的生產與營運據點,更是未來佈局高科技與新興產業的重要市場。」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主任楊儒堃指出,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浪潮下,台灣企業正面臨轉型升級的重要契機。他認為,這些領域不僅蘊含巨大商機,更是台企提升產業附加價值、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賽道。

楊儒堃還提到,廈門憑藉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和深厚的產業基礎,始終是兩岸經貿合作的重要樞紐。他表示,廈門完善的產業生態和豐富的人才儲備,為台商參與大陸自主創新和技術升級提供了絕佳平台,期待更多台灣企業把握機遇,攜手開拓市場新藍海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