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前執行長基辛格(右)昨以矽谷創投Playground Global合夥人身分來台,他說,在這波AI競爭中,台灣最重要的問題是電力的能源韌性不足。左為基辛格的另一名合夥人Peter Barret。記者余承翰/攝影
從英特爾退休後轉任創投業的英特爾前執行長基辛格,昨天以矽谷知名的深科技創投Playground Global合夥人身分來台。他表示,當前AI並未投資過度,因為AI需要電力,能源不足其實抑制了AI泡沫化;但在這波AI競爭中,他點名台灣最重要的問題不是軟體或基礎建設,而是電力的能源韌性不足,應厚植能源供應韌性。
基辛格從英特爾離職後,去年加入Playground Global,昨天和另一位合夥人Peter Barrett帶領七家新創公司來台,這七家公司與台灣的台積電、創意、世芯、晶心科和穩懋等都已展開密切合作。
對於AI泡沫化的可能性,Peter Barrett表示,目前大家疑慮的是對AI投資資本配置不夠好,不是炒作過度,反而是「炒作不足」;網路泡沬化是因為沒有好的商業模式支持,如今的AI發展卻有很好的商模支持,未來AI帶來的好處,將遠超過資本配置不彰帶來的影響。
但他也說,並非人人都能在AI趨勢投資獲利,但AI是根本性的技術,現在只是啟動階段,將來會有不同方式推動AI發展,投資會化為效益。
基辛格表示,不擔心雲端服務業者(CSP)投資太多,因為能源成長將限制投資速度,很多CSP業者投資數十億美元打造超級資料中心提升算力,但會遇到電力瓶頸,抑制產業過熱程度。他預估,AI泡沫要在能源每年供應成長率百分之五以上才出現,現在能源供應仍有瓶頸,每年約百分之三,因此限制超大型資料中心的建設。
他指出,在這波AI浪潮中,全球創新領域都想有更多作為,但台灣基本議題就是電力能源問題,直言台灣能源韌性不夠,厚植韌性是當務之急。
針對基辛格的說法,經濟部表示,每年滾動檢討電力供需狀況,AI發展及半導體用電需求皆有納入考量。
基辛格也表示,他支持美國川普政府要求半導體業者在美國建廠計畫,並非要台灣犧牲本地產能,畢竟半導體持續成長,到二○三○年整體半導體產值將達到一兆美元規模,相關產業對經濟體也很重要,對供應鏈要求更多韌性是上策,台灣不用犧牲產能,但應該增加在美國的產量,對全球和未來都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