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電商京東近期在App上線「京東點評」,加入阿里、美團的本地生活服務競爭領域,內容涵蓋美食、飯店等五項服務。業界人士分析,京東以高頻生活服務導流電商,策略與阿里、美團相近,但相較美團多年餐飲流量與阿里高德場景優勢,京東突圍難度不小。
科創板日報指,京東點評特色在「內容種草(即推薦商品或服務,激起他人購買慾望)+即時轉化」場景融合。一篇餐廳探店筆記下方可直接跳轉京東外送下單;數位產品可一鍵進入京東自營店鋪購買,生活服務與電商消費連動。
大陸資深零售專家張偉榮認為,京東與淘天邏輯相似,皆以高頻生活服務作為流量入口,帶動低頻高客單價電商主業,外送及餐飲使用頻次高,有望帶動跨品類消費。
京東財報指,今年第3季零售營收年增11.37%至人民幣2,505億元,占收入逾八成,外送業務協同效應明顯。京東在「雙11」期間披露,日均外送訂單最高破2,500萬單,合作餐飲門市超200萬家,第3季外送收入年增214%至人民幣155.9億元,經營虧損收窄至人民幣11億元。
京東高層透露,早期外送新用戶電商轉化率已近50%,超市與生活服務購買頻次同步提升,外送也帶動秒送業務增長,未來將深化外送與零售在用戶及行銷層面的協同。京東點評同步上線四大榜單(外送、酒店、景點、購物),依億級商品與消費資料生成,並剔除作弊資料。
報導指出,布局指向本地生活服務核心「評價信用體系」。阿里9月推出「高德掃街榜」後與美團形成對峙;京東入局加劇賽道競爭。海豚社創辦人李成東說,京東點評屬跟隨策略,美團依賴多年餐飲流量與心智,阿里有高德場景支撐,京東在餐飲場景用戶認知仍待培育,突圍難度不小。
張偉榮稱,本地生活競爭已進入內容、生態與供應鏈比拼,京東點評能否找到差異化價值將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