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昨(22)日公布7月失業率為3.40%,較上月上升0.04個百分點,為九個月以來最高;與上年同月相比,則降0.05個百分點,則是25年來同月最低。官員表示,7月失業率持續攀升,主因畢業季帶動初次尋職失業人數增加。至於關稅影響,因實際生效落在8月,對7月就業情勢影響有限。
據統計,7月失業人數為40.9萬人,較上月增5千人或1.39%;按年齡層觀察,15至19歲者失業率9.89%,20至24歲者11.91%。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譚文玲表示,主因應屆畢業生及暑期工讀生陸續投入尋職行列,致初次尋職失業者續增4千人。預期8月失業率應仍持續呈現季節性上升現象。
7月失業率連續攀升,這也是美方宣布台灣暫時性稅率20%+N後,首次公布失業率。尤其工具機產業接連傳出「減班休息」、「周休三日」等變相無薪假,各界憂心對等關稅效應是否浮現。
譚文玲指出,當企業接不到訂單,首先會減少勞工工作時間,但這部分不會顯現在失業率,要到真的影響很大,才會衝擊就業人數,因此,依照7月份的數據來看,目前失業率僅呈現緩慢上升,關稅效應對台灣就業影響還是有限。她分析,7、8月失業率呈上升趨勢屬於季節性因素,通常9月之後就會往下降;而美國對等關稅是在8月生效,目前7月失業率還看不出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