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長林佳龍昨天下午在苗栗重申未提供借款、未協助募款,也未經手捐款,相關報導是不實傳聞和臆測。記者胡蓬生/攝影
台灣
1.300萬出自誰手?北檢上周五第三地就訊林佳龍
檢調偵辦立委集體貪汙案,在時代力量前主席徐永明住家搜獲三百萬元現金,徐聲稱錢是向交通部長林佳龍「借貸」,台北地檢署為求證說詞真實性,上周五秘密前往第三地就訊林佳龍。據了解,徐、林兩人部分說詞有出入,檢方懷疑有內情,還要釐清這筆三百萬元究竟出自誰手。目前正比對金流,不排除約談相關人到案。林佳龍昨天受訪表示,他未提供借款、未協助募款、也未經手捐款,針對不實傳聞與臆測已請律師蒐集資料,全力捍衛自己權益及清白;他說,關於案情和偵查內容「我不清楚」,需由檢方說明、釐清,希望外界不要有不當渲染及揣測,否則會涉及法律責任。徐永明到案後聲稱,借錢當天台數科董事長廖紫岑在場,廖紫岑前天深夜接到記者查證電話表示:「這跟我無關」。廖、徐碰面與NCC審查台數科案有無關係,檢調釐清中。
2.偵辦立委收賄案 檢調:有無形力量施壓
調查局北機站早在去年偵辦誠美材副董葉美麗涉及虛假交易時,就想接續偵辦太流前董座李恆隆行賄案,但據透露,調查官報請檢方指揮時,檢方以影響選情等各種理由讓案件緩了下來,但因調查局堅持非辦不可,檢調高層會商後定調在高雄市長補選後再出手,詎料因蘇震清掌握搜索行動,檢調不得已只能提前收網。參與辦案的人員形容,偵辦此案「感覺無形中有股力量介入」。
3. 6歲以下小小明可返台 自救會:最著急的是「大小明」
繼七月十六日開放「小小明」入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宣布,今起二至六歲的陸配子女,即使沒有台灣居留證,只要父母陪同均得返台,五三二名學齡前「小小明」終可全家團圓。指揮官陳時中說,盡量促成求學階段的「大小明」能在九月新學期開學前回台。外界批評,小明滯留大陸半年,時間被「政府偷走」,家長是否可要求賠償?陳時中表示,賠償應該是不會,但可交給法制組研究。此外,他將盡量促成滿六歲的小明在開學前回台,但開放與否「有錯綜複雜的判斷,需要逐步開放。」若是返台時間跟新學期繳學費時間衝突,會與教育部討論。
4.春露3年大變身?台鐵與農委會標案11段文字雷同
本報上周揭露,去年捲入農委會「一四五○網軍事件」的春露有限公司,半年內兩度得標台鐵局標案、進帳一五四九萬元。台鐵稱一切合法,但記者進一步追查發現,台鐵去年底首度開標六百萬元的「工程建設暨政策網路行銷」的勞務採購契約,與三年前農委會開出的「新農業政策多元傳播案」標案的服務建議書,有十一段文字高度雷同,兩案得標廠商春露、樂齊,更曾被立委踢爆是同家公司。比較台鐵去年底標案開出的勞務採購契約,針對圖文、影音宣傳製作的規格,與二○一七年農委會上述標案開出的服務建議書,兩份內容都提及,「設計及製作政策網路溝通議題所需素材,包含:影音懶人包、圖卡、EDM、Banner、漫畫與插畫、網頁設計、程式撰寫…等。」、「文宣印製、宣傳品包裝運送、影片(帶)拷貝及其它有關宣傳或播映時所需事項。」這十一段文字中,除了「本會」改成「本局」外,其餘都一模一樣,就連影片「(帶)」都巧合地同時使用半形輸入。
5.高市長補選倒數...藍打貪腐 李眉蓁:盼選民睜大眼
國民黨中常會昨天移師高雄,適逢市長補選前夕,黨主席江啟臣火力全開說,民進黨的貪腐列車正失速衝往高雄,八月十五日不能讓貪腐團隊回來,呼籲全黨團結,贏回清廉勤政的高雄 。江啟臣說,蔡英文連任時曾說全面執政不代表貪腐劇本重演,但過去幾周看到唐榮案、SOGO案、遠航案、甚至到綠油油行銷標案層出不窮,不是只有劇本寫好,而是正在熱烈上映。他說,李眉蓁若選輸了,沒有高官可做,更不可能離開高雄,但陳其邁敗選後卻高升副閣揆,沒留在高雄,所以這次就讓陳高升行政院長,讓李眉蓁當市長。
產經
1.經部拍板 大同市場派准開股臨會
大同公司經營權之爭進入新階段。大同市場派兩路人馬皆向經濟部申請召集股東臨時會,經濟部商業司司長李鎂昨召開記者會,以大同董事會「失能」為由,核准市場派引據「公司法」第一七三條第四項召集股臨會,限十一月卅日前完成召開,並向經濟部申請公司變更登記。大同市場派引據「公司法」第一七三條第四項,主張「董事因股份轉讓或其他理由,致董事會不為召集或不能召集股東會」,因此由市場派跳過大同公司、直接申請召集股臨會,在適法性上曾引起不同見解討論。
2.外媒:查廠商套利炒匯 央行專案金檢外銀
新台幣登上今年「最強亞幣」寶座,竟激起廠商投機大玩「套利」交易。路透昨報導,台央行發現近來有大型糧食進口商透過五家外商銀行進行DF(遠期外匯)交易,因避險金額龐大,七月底在針對部分銀行進行專案金檢後,發現情況似不單純,上周已擴大金檢範圍,並將做出相應處分。央行則未對上述消息予以置評。未被金檢的匯銀人士指出,央行可能是懷疑有人利用遠期外匯從事非實質交易,但若業者能提出單據,其實很難說是「炒匯」。不過市場好奇,若央行抓到證據「開鍘」,龐大的美元空單部位恐需回補,是否帶動台幣貶值,值得留意後續發展。路透報導,金檢結果發現廠商均有提供交易單據等文件,但是否有實質交易仍待深入調查。
3.鴻海董座輕描淡寫 談立訊搶單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昨(12)日在法說會上暢談產業競爭,強調鴻海在伺服器出貨全球第一之餘,立訊加入競爭後,對鴻海集團影響有限。劉揚偉指出,鴻海現在世界第一的地位,絕對不是那麼容易得到的成果,對立訊切入供應鏈「拭目以待」。他強調,「鴻海和客戶關係不是一、兩天,會持續過去努力,在新技術上持續領先,也是鴻海持續採用的對策。」劉揚偉認為,競爭是「自然現象」,良性競爭有助產業發展。更幽默指出「產業若搞得沸沸揚揚,表示產業有發展,否則像PC產業,根本沒新的廠商要進來分食。」外界解讀和碩、緯創入股立訊是結盟對抗鴻海,劉揚偉認為,同業以策略合作打鴻海,象徵鴻海在產業中的實力堅強,一個人打不過,需要好幾個人合作,意味著鴻海還挺強,研判這樣的結盟對鴻海影響有限。
兩岸
1.新冠疫情難纏 大陸接連發現患者痊癒又「復陽」
繼湖北省荊州12日傳出一名新冠肺炎患者痊癒後半年,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再度呈現陽性,即俗稱的「復陽」。上海市13日也通報,發現一例從吉林到上海就醫的新冠肺炎「復陽」病例。根據荊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報,荊州一名68歲女性退休職工本月9日因病住院時,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為陽性,該名患者為2月8日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數月後「復陽」,非新發病例。上海13日也通報,上海市中山醫院發現一例從吉林到上海就醫的新冠肺炎「復陽」病例。經調查,該病例曾於今年4月在外地被診斷為境外輸入性確診病例,經隔離治療後出院。該病例8月10日至中山醫院就醫。醫院根據住院病例「應檢盡檢」要求對其採樣檢測,檢測結果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診斷為無症狀的「復陽」病例,已轉至指定醫療機構隔離治療。荊州「復陽」患者也已再次被隔離治療,目前所有接觸者核酸檢測均為陰性。上海「復陽」患者其陪同前來上海就診的妻子,核酸檢測也是陰性。
2.在廣東當律師 台港澳192人獲准
廣東省政協提案委員會12日披露,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日前對台盟廣東省委會有關政協提案作出答覆指出,廣東積極推動取得大陸國家法律職業資格的台港澳居民在粵從事律師職業,目前已有取得大陸國家法律職業資格的165名香港居民、14名澳門居民、13名台灣居民經批准成為廣東省執業律師。中新社報導,針對台盟廣東省委會「關於採認台港澳青年境外職業資格的提案」,廣東人社廳表示,廣東積極推動香港律師事務所設立駐粵代表機構,目前廣東省共有24家香港律師事務所駐粵代表處,派駐代表26名,居中國大陸第一。廣東積極推動粵港澳律師事務所合夥聯營試點,推出「廣東省司法廳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律師事務所與內地律師事務所在廣東省實行合夥聯營試行辦法」,並先後三次對該辦法進行修訂,降低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准入門檻,擴大執業範圍。
3.橫琴口岸新區18日開通 通關一次放行
珠海澳門兩地政府8月11日同時發布公告: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啟用橫琴口岸澳方口岸區及相關延伸區旅檢區域的批覆」,經珠澳兩地政府協商一致,橫琴口岸新旅檢區域定於2020年8月18日15時起正式開通啟用。屆時,原澳門蓮花口岸整體搬遷至橫琴口岸澳方口岸區;橫琴口岸原旅檢通道及出境車道全部搬遷至橫琴口岸新址(橫琴新區環島東路2050號),入境車道暫時保留在原址。原在橫琴口岸通關的貨運車輛將臨時分流至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和珠澳跨境工業區專用口岸通關。新華社報導,橫琴口岸是「一國兩制」下橫琴與澳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標誌性項目,也是粵澳往來的重要通道。此前,經該口岸往來兩地仍採用傳統的「兩地兩檢」通關模式,出入境人員、車輛、貨物必須經過兩道關口、接受兩次檢查,耗時長且不便利。
全球
1.南韓宣布明年建航艦 2030服役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十二日報導,南韓國防部宣布,打算在明年開始建造南韓第一艘航空母艦,並將搭載F-35B戰機,期盼能在二○三○年下水服役。南韓去年曾暗示有意建造航艦,表示會建造一艘「多用途大型運輸船」。在十一日發表的「二○二一年至二○二五年國防中期規畫」,則首度明確承諾將建造耗資數十億美元的航艦。南韓國防部說:「三萬噸級航艦能運送軍隊、軍備和物資,也能搭載垂直起降戰機。這將使軍方能更有效壓制威脅,航艦也能扮演海軍部隊控管中心的角色,協助向爭議地區海域派遣部隊及物資。」南韓政府表示,將採購廿架美製F-35B戰機,這種戰機具備短距起飛與垂直降落能力,適合小型航艦。
2.高通逆轉 打贏反壟斷官司
美國晶片業者高通(Qualcomm)11日贏得一項反壟斷訴訟,得以繼續維持其獲利豐厚的專利授權業務,高通將不須與智慧手機業者重談專利授權協議。舊金山的美國聯邦第九巡迴上訴法院11日認定,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未能證明高通與其手機晶片及專利有關的核心商業行為,涉及壟斷及阻礙市場競爭。這項裁判推翻加州聖荷西美國地方法院法官高蘭惠(Lucy Koh)去年的判決,當時她認定高通不當利用其優勢地位,嚴格控制智慧手機產業,下令高通改變其做法。上訴法院的最新判決也撤銷法官先前要求高通須與蘋果、三星等智慧手機業者重談授權合約的命令。這類授權業務去年為高通賺進46億美元營收。FTC競爭事務主任康納在判決出爐後聲明:「法院的判決令人失望,我們將考慮各種選項。」高通執行副總裁兼法務長羅森伯格說:「上訴法院一致推翻、完全撤銷地方法院的判決,認證了我們的商業模式和專利授權方案,並且凸顯高通對產業做出的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