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20日發布10月外銷訂單金額為693.7億美元,創歷年同月新高。聯合報系資料照
經濟部昨(20)日發布10月外銷訂單金額為693.7億美元,創歷年同月新高,寫下單月第二高紀錄,年增25.1%,呈連續第九個月正成長。在AI需求強勁大浪潮下,經濟部預估,今年全年外銷訂單將創新高,並且有望年增逾二成。
經濟部統計處長黃偉傑表示,美國232條款一直是今年最大變數,但一直尚未實施,因此AI相關產品訂單仍持續成長,尤其是半導體晶片、伺服器等都是只有在台灣生產,因此訂單暢旺,而且這股浪潮會持續至明年。
經濟部統計,累計今年前十月訂單達5,937.4億美元,年增22.6%,創歷年同期新高。歷年來外銷訂單最高紀錄是2021年的6,741.3億美元,以目前情況來看,只要11、12月合計訂單金額達804億美元即可超越,今年全年外銷訂單金額已確定可刷新歷史紀錄。
今年外銷訂單金額更有望飛越7,000億美元以上,只要11月、12月平均接單569億美元,就能讓全年年增率逾二成,機率也很高。
黃偉傑表示,因AI、高效能運算與雲端資料服務等新興科技加速擴張,帶動台灣半導體先進製程及伺服器供應鏈需求暢旺,可望支持外銷接單動能穩健成長,預估11月訂單金額為667億至687億美元,年增27.6%至31.4%,連十紅在望。
針對10月接單情勢,黃偉傑分析,原預估消費性電子備貨潮在10月後會逐漸消退,但實際上10月手機訂單仍呈月增,手機備貨趨緩沒有想像中快,不過他預期,11月消費性電子備貨潮就會慢慢減緩。此外伺服器接單受到產品組合不同,致10月接單呈月減。
「這股AI浪潮太大了,」黃偉傑說,整體上會看到訂單成長率非常高,但個別項目訂單表現則會有所差異。
他舉例,10月外銷訂單成長高達25.1%,主要由資訊通信及電子產品訂單支撐,但傳產接單依然受全球需求疲弱、及中國大陸低價傾銷衝擊,像基本金屬10月接單年減10%、塑橡膠製品接單年減9.8%。
又例如,機械產品接單連九月正成長,10月接單年增16%,表現亮眼,但主要是半導體業者積極擴充產能,帶動半導體設備訂單成長,加上自動化設備需求熱絡所致,但工具機接單情況依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