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會昨天通過政院版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行政院長卓榮泰(左二)說明修正重點、副院長鄭麗君(左)、秘書長張惇涵(右二)出席。記者胡經周/攝影
在野黨兩度修正財政收支劃分法後,行政院版本昨天出爐,根據草案內容,對地方的補助,包含統籌分配稅款、一般性補助、計畫型補助三項,預計整體挹注地方經費將達新台幣一兆二○○二億元。行政院長卓榮泰說,這是最能取得共識的版本,若執行立法院再修正的財劃法,將是場財政土石流。
但多數縣市認為,未提出試算表,根本打迷糊仗。台北市長蔣萬安、桃園市長張善政都質疑,行政院版應提供具體數字,才有討論基礎;雲林縣長張麗善說,分配方式如未能反映各縣市財政條件,恐導致「窮者愈窮」。在野對政院版財劃法看法分歧,考驗藍白合。國民黨立委仍觀望縣市首長態度,及政院是否對立法院再修正版提出覆議,預料在今天的黨團大會討論;民眾黨立法院黨團表示,政院版背離立院修法美意,將以具體行動反制。
立院去年底修正通過現行版財劃法,要求釋出大幅統籌稅款給地方,行政院接著大砍地方補助款;立院上周五再修正財劃法,明定一般性補助款不得少於前一年,政院批評最新版本將額外舉債二六○○億元,超過公債法舉債額度限制。
行政院會昨通過財劃法修正草案,中央分配統籌稅款將在滿足地方政府基本財政收支差額、搭配財源保障機制後,再以財政努力、基本建設需求分配,基本建設需求也納土地面積、人口數、工業就業人口、農林漁牧就業人口及農林漁牧業產值。
政院版水平分配公式不再區分本島或離島,直轄市及縣市按同一公式計算;鄉鎮市因人口與土地和縣重疊,因此納入縣計算;直轄市則未加重分配,政院版保障三項地方財源合計數不低於今年舊版水準。以此調整,直轄市及縣市獲配財源分別增加八二七億元和一一二二億元,分別成長百分之十五點二及百分之廿七點四。草案也調整垂直錢權分配,擴大統籌稅款至八二一三億元,較今年度增加三五三七億元;原本一般性補助款中的一○八○億元的地方自辦事項,改以統籌稅款支應,僅保留教育、社福及基本設施一四二一億元;計畫型補助維持二三六八億元,三項合計將達一兆二○○二億元。
行政院秘書長張惇涵說,北市統籌稅款仍是全台最高;新北市三項補助款增加數全台最高;桃園一般性補助款跟統籌款增幅是六都最高;台中市三項合計的增幅是六都最高;台南市統籌分配稅款比今年增加近一倍;高雄市三項補助總額是全台最高。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表示,卓榮泰昨天下午也拜訪立法院長韓國瑜,針對行政院版財劃法修正草案明年度政府總預算案等議題交換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