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售雞蛋檢出農藥殘留芬普尼,15萬顆問題雞蛋流向通路,圖為示意圖。記者葉信菉/攝影
彰化爆出芬普尼雞蛋食安事件,衛福部長石崇良火速定調「環境汙染的可能性最大」。不過,台大食安與健康研究所教授吳焜裕表示,蛋雞飼養於雞籠內,「不可能隔空抓藥」,很難被環境汙染,最有可能為飼料殘留,若不及時溯源,清查飼料,恐擴及其他畜牧場。
台灣對美關稅談判尚未結束,農業部日前宣布,台灣業者規畫於未來四年採購約一百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正值敏感時機點,彰化縣文雅畜牧場雞蛋被驗出農藥芬普尼殘留○點○三ppm,農業部於第一時間表示,並未在該畜牧場飼料中驗出芬普尼,正著手抽驗環境。衛福部隨即定調「環境汙染的可能性最大」。
吳焜裕認為,芬普尼為環境用藥,農藥使用範圍有限,且該蛋雞飼養場將雞隻飼養於籠內,未直接接觸外部環境。政府傾向認定為環境用藥,恐對實際情況不夠理解,若能排除養雞場業者使用芬普尼,最可能原因仍是飼料汙染。
吳焜裕指出,在美國政府建議下,台灣允許飼料使用農藥芬普尼,但比照雞蛋訂出檢驗標準上限,農業部應大刀闊斧地調查,釐清感染源,如果真來自飼料,事態可能擴大,「早晚汙染其他蛋場」。
吳焜裕表示,回顧歷年多起蛋品汙染案件,大多為飼料汙染所致,而官方幾乎都先懷疑環境汙染,以二○○五年戴奧辛鴨蛋事件為例,一開始被認定為養鴨場附近回收廠排放汙水所致,後續證實為飼料汙染。該事件調查過程艱辛,養鴨人家不願告知飼料來源,連採樣飼料都會「半路被搶走」。
海大食品科學系教授凌明沛說,芬普尼可去除害蟲或當作環境用藥,主管機關應盡快查明汙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