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補充保費衝擊小資族 陳時中:2萬元門檻太低恐違基本精神

為穩定健保財務,補充保費擬針對三大項目調整,卻引發小資族反彈,政策7小時後迅速喊暫停,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今受訪表示,提出年度總額結算並非新概念,不過針對2萬元起徵真的太低,恐怕跟健保基本精神還是有一點衝突,因此該用怎樣額度需要社會、學者及專家共同討論。

 

衛福部原先擬針對股利、利息、租金所得改採年度結算,超過2萬就要徵2.11%、單筆扣繳上限1000萬提高到5000萬、高額獎金起徵門檻調整為最低工資的4倍。不過也引發許多小資族、存股族反彈。前天政策急轉彎,衛福部發稿表示,補充保費的改革方案,目前仍在研議階段,衛福部會廣納各方意見,暫停有爭議的規畫。

 

陳時中今出席2025台灣社區整合照顧研討會受訪說,提出一個年度總額的結算,這也不是新概念,以前健保就一直有想要想改成是一個總所得的概念。過去大部分都是只對有薪水的人繳納保費,但現在要對資本利得的人收取但金額過低大家不滿意。

 

陳時中說,健保是一層一層大家相互的,補充保費應該就是要讓相對多資本利得的人來分擔,這個概念沒有錯,但是覺得2萬元太低,這個金額就是讓小資族來負擔,所以總所得要重新做並要將金額拉到相當程度才合理。

 

陳時中表示,因為基本上健保還是有一點社會保險制度,所以是量能負擔外,還有劫富濟貧的精神,那如果拉得太低,就讓貧者一起來負擔,恐怕跟健保基本精神還是有一點衝突,所以拉高讓真的資本利得的多的人來參與健保費的分配。至於怎樣是一個適當的額度,就是說大資小資的不同,可能都要一些社會跟學者專家等。

 

不過對於政策暫緩轉彎,陳時中說,並沒有所謂的轉彎,石崇良非做政策宣布說2萬元起徵是因為過去是2萬元起徵,但是若用總結之後不會用單筆,那單筆最低可能要繼續現在單筆的額度,但是額度必然要去思考,這有一個量能付費、劫富濟貧的精神在,要能夠兼顧調整才有意義。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