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擁2452公噸黃金現值3000億美元 義大利負債也不賣

路透

 

義大利近年國債高築、銀行體系動盪不安,如今卻因央行龐大的黃金儲備隨國際金價創新高而發「意外財」。根據世界黃金協會資料,截至去年底,黃金占義大利官方儲備的近75%,遠高於歐元區平均的66.5%。義大利央行目前持有2452公噸黃金,僅次於美國與德國,排名全球第三,價值約3000億美元。這批黃金象徵著義大利數十年來的「黃金情結」,無論金融風暴、債務危機或政府更迭,都從不脫手。

 

路透報導,義大利對黃金的情感可追溯至數千年前。早在古羅馬之前,伊特魯里亞人就已掌握鑲金技藝;凱撒大帝時代的奧里烏斯金幣奠定帝國貨幣基礎,而中世紀的「弗羅林金幣」更在歐洲流通如同今日美元。這段漫長歷史,也讓「黃金」在義大利社會成為穩定與榮耀的象徵。

 

義大利近代的黃金政策則源自二戰創傷。當年納粹在義大利法西斯協助下掠奪120公噸黃金,戰後僅剩20公噸。義大利在「經濟奇蹟」時期重建國力、出口成長,外匯收入暴增,其中部分美元被轉換為黃金。到1960年,儲備回升至1400公噸,其中包括1958年成功追回四分之三被掠奪的黃金。

 

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與政局動盪,使全球金融市場不穩。當時西方各國央行紛紛買金避險。義大利央行則以4萬多條金條作抵押,向德國聯邦銀行借得20億美元度過難關,卻始終未出售任何黃金。就連2008年歐債危機,也未動用一分。

 

義大利央行前副總裁羅西曾說:「黃金就像家傳銀器、祖父的懷錶,是國家信心受動搖時的最後依靠。」

 

目前義大利約1100公噸黃金存放於央行羅馬科克宮總部地下金庫,距古羅馬競技場僅數步之遙;類似數量存放於美國,另有少量分別在英國與瑞士。央行庫房被暱稱為「聖器室」,象徵這些金塊的神聖地位。

 

雖然義大利公共債務已超過3兆歐元,呼籲變賣黃金以償債的聲音不時浮現,但央行始終不為所動。專家指出,即便出售一半儲備,也難以根本解決債務問題。

 

博科尼大學院長卡塞利指出:「義大利當年的堅持,現在看來異常前瞻,因為世界又回到了那個時刻。當全球秩序重組、市場價格創新高,而穩定幣與加密貨幣迅速崛起之際,央行手中的正是最炙手可熱的資產。他們堅持不賣是對的。」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