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水利署提供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釀災,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昨表示,現仍有約二點五億噸泥沙在上面,上游左側山壁不穩定,再次發生豪大雨可能會崩下來,只要發生五級地震,整座山會滑下來,馬太鞍溪形成第二次堰塞湖可能性高,他建議應討論遷村、建立預警機制。
由於麥德姆颱風形成,雙十連假也有熱帶性系統逼近,李鴻源的示警備受關注。中央前進協調所副總協調官李孟諺昨證實確有風險,現在先加固堤防,也規畫堰塞湖做溢洪道或排水設施,萬一再崩塌能減少洪水量。
總協調官季連成也強調,中央已指示軍方、縣府做撤離計畫,首先要做比照地震、警報系統,再建立一個類似海嘯才能夠發放的警報系統,必要時強制撤離。
季連成說,撤離時會優先選擇獨居的老人,如果住家有二、三樓,會協調軍方、地方志工和警、消人員協助搬上樓照顧;對平房式的獨居老人,要疏散到收容中心,做預防性撤離,軍、警、消會互相配合。其他民眾採垂直撤離,即便颱風來了,如果雨量未超過五百毫米,不至於形成大水,仍然安全,但要有強制性,會請警察挨家挨戶確認;在外包括民眾和救災部隊也須馬上撤離到安全場所,超商等停止營業。
李鴻源昨出席國民黨立院黨團記者會時表示,堰塞湖的水剩五、六百萬噸,沒有立即危險,但資料顯示,這次崩下來僅七千萬噸泥沙,約還有二點五億噸泥沙在上面,且上游左側山壁不穩定,若再次發生豪大雨可能會崩下來,再次形成堰塞湖。
李鴻源建議水利署指揮水利規畫試驗所,做水工模型試驗研究,一定要在最短時間,把下游有一千多公尺比較脆弱的缺口補起來加固,政府應討論遷村、建立準確的預警機制。
李孟諺也認為山區堰塞湖兩側有土石方堆積,風險仍大;馬太鞍溪堤防遭洪流沖毀二八○○公尺,水利署正加固堤防,最好在日雨量二五○到三○○毫米時都不會溢堤;也正規畫第二道防線。
水利署長林元鵬說,山區還有超過上億噸泥沙,第一道緊急堤防完成後,會馬上疏浚,明年底前分階段清出六百萬噸土方,由重機具挖出河道中央的深水槽流路清淤,維持一定保護能力。今天中午前可完成第一階段三公尺高的土堤。屆時除非是大雨,一般正常水量保證不會再進入光復市區,十一日前會完成第二階段土堤,加高到五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