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昨發布八月失業率為百分之三點四五,連續三個月上升,官員說,對等關稅影響已慢慢浮現。記者林俊良/攝影
主計總處昨天發布八月失業率為百分之三點四五,較上月上升○點○五個百分點,連三個月上升,且創近一年最高,但仍為廿五年同期最低。至於對等關稅影響是否浮現?主計總處官員表示,八月除畢業生投入職場推升失業率外,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的人數也上升,加上無薪假人數增加,對等關稅影響已經慢慢浮現。
主計總處普查處副處長譚文玲指出,八月失業率不算特別高,主要是畢業生投入尋職所致,但這當中已經摻雜關稅衝擊因素,只是因為實施減班休息(無薪假),勞工仍保有工作,不會計入失業率,因此未能完全顯現。
主計總處指出,八月失業人數四十一萬五千人,較上月增六千人,其中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增加三千人,初次尋職及對原有工作不滿意而失業者也都增加兩千人;與去年同月比較,失業人數減少四千人。今年一至八月失業人數平均為四十萬三千人,較去年同期減少三千人。
譚文玲說,八月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為九點七萬人,較七月增加三千人,但和今年各月相比,人數並未因此特別顯著;若和去年同期十萬人相比,還呈現減少。
譚文玲表示,若公司受到對等關稅衝擊實施無薪假,並不會反映至失業率,但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對原有工作不滿而失業者雙雙成長,其中可能公司受衝擊而倒閉,或是勞工因無薪假領最低工資,乾脆辭職另找出路。
她認為,關稅對就業市場現階段影響現主要反映在「工時不足就業者」指標上。所謂「工時不足就業者」是指因經濟因素,包括業務不振、無法找到工時大於卅五小時的工作及季節關係,致資料標準周實際工時未達卅五小時,但就業者希望能增加工時。換言之,須符合上述主觀及客觀條件才認定為「工時不足就業者」。
主計總處統計,八月「工時不足就業者」有十二點一萬人,已連續兩個月增加,較七月增加四千人,且創今年以來最高水準。譚文玲說,勞工有意願增加工時,客觀上卻無法增加工時,反映就是無薪假。
按照過往經驗,譚文玲表示,畢業季效應影響將於九月淡化,九月失業率多呈下降,若九月失業率仍走揚,可能意味關稅衝擊發酵,她希望關稅對就業市場影響程度不要惡化。
主計總處表示,按年齡層觀察八月失業率,廿至廿四歲百分之十二點○八,多為初次尋職,處於職場調適階段,且適逢畢業季,失業率較高;廿五至廿九歲失業率為百分之五點九二,卅至卅四歲為百分之三點二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