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台灣少子化,行政院會今擬通過「好孕三方案」。生育給付方面,一律由中央以補助方式提高至每胎十萬元,預計二○二六年元旦上路。本報資料照片
因應台灣少子化,行政院會今天擬通過「好孕三方案」,整體經費達七二點九億元。生育給付方面,一律補助提高至每胎十萬元,雙胞胎領雙倍;未滿卅九歲執行試管嬰兒療程,各胎首次補助將提高至十五萬元,醫療性凍卵補助也加碼,相關計畫已納明年度預算,預計二○二六年元旦上路。
不過,不孕症治療權威教授李茂盛認為,少子化問題複雜,提高人工生殖補助費用,雖然不無小補,但現行高房價、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及養育照顧困難等問題,仍是無解,不想生的人還是不想生。再者房價過高,也影響生育意願。
陳時中說,計畫經費為四七點二億元,地方政府的生育補助則另外計算。
第二項方案鎖定不孕族群,加碼人工生殖補助。陳時中說,該補助二○二一年七月上路,逾六點三萬多對夫妻申請,但現行方案民眾要負擔近一半費用,未來政府將負擔更多。
新方案將卅九歲為切點,陳時中說,未滿卅九歲,各胎補助六次治療周期,首次補助從十萬元增至十五萬元,第二、三次從六萬元增至十萬元,其餘維持六萬元,限制植入一個胚胎,降低多胞胎早產風險。
陳時中說,卅九歲以上,各胎首次補助從十萬元增至十三萬元,第二、三次從六萬元增至八萬元,第四次到六次每次六萬元;四十歲以上到四五歲以下僅補助前三次,補助金額比照卅九歲以上;中低收入戶維持每胎每次最高補助十五萬元,相關預算共編列廿五億元。
陳時中指出,期盼減輕不孕症家庭負擔、增加生產數,並讓母嬰都能健康。
第三項方案為提高醫療性凍卵補助。陳時中指出,社會上對提高「普遍性凍卵」有呼聲,但目前先從「醫療性凍卵」開始;申請資格為十八歲至四十歲,因罹患乳癌、白血病、淋巴瘤或多發性骨髓瘤等疾病,可能因治療造成生育機能下滑或喪失,經專業醫療評估後若符資格,將予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