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推動AI 台灣有電力隱憂

本報資料照片

國泰台大產學合作計畫協同主持人、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徐之強表示,台灣長期存在電力供應、少子化及產業集中於半導體三大隱憂。此外,儘管政府普發現金一萬元可望刺激消費,但即便民間消費回升,明年出口可能也不若今年強勁,經濟結構調整將是關鍵挑戰。

國泰金控昨舉行「二○二五年第三季台灣經濟氣候暨金融情勢」發表會,徐之強指出,政府若要推動AI十大建設與半導體等新興產業,電力供應將是最大瓶頸,從最近的發展看,「台灣電力供給需要再加強規畫」。

此外,韓媒報導台灣今年人均GDP可望超越南韓,徐之強說,這的確是對台灣經濟成長的肯定,但人均GDP是GDP除以人口,所以不能只看分子(GDP),也要看分母(人口)變化,台灣人口呈現負成長,意味就算GDP不成長,當人口減少時,人均GDP也會上升。少子化造成分母減少的結果,長期來看反而是隱憂。

他表示,台灣經濟今年受惠於半導體產業、AI發展,南韓表現就沒那麼好。但若未來AI投資過剩,景氣下滑,台灣受到衝擊也可能最大,台積電確實對台灣很重要,但台灣不能只有台積電,否則反而會成為台股乃至於台灣的系統性風險。

針對今、明年的經濟成長率,國泰金台大合作團隊指出,在AI趨勢與關稅效應支持下,今年全年GDP成長率可望達百分之四點五,高於預測的百分之二點八;考量明年關稅負面影響因素浮現,加上今年的高基期因素,預測明年的經濟成長率為百分之二,低於主計總處預估的百分之二點八一。

金融市場方面,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表示,即使明年經濟成長率僅百分之二,仍可視為健康成長,主要是今年出口表現過於突出,使得明年基期墊高。她認為台股本益比目前約在十六倍,雖不是特別便宜,但也不算昂貴。投資人若持有題材性或偏炒作的股票,應檢視相關利多是否真能在明年落實。

徐之強也談到短期的結構矛盾。他表示,今年出口年增率表現亮眼,但民間消費幾乎零成長。因為之後有「天上掉下來的一萬元現金」,可望刺激消費,即便消費回升,明年出口可能也不若今年強勁,經濟結構調整將是關鍵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