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開漁活動的兩岸代表團與嘉賓於啟動儀式現場合影。圖/聯合影音號
日前,第二十三屆南海(陽江)開漁季活動在廣東陽江海陵島舉行。作為大陸海洋漁業大市,陽江海洋資源突出,是廣東重要的水產品供給基地,多年來海洋捕撈產量位居全省前列,素有「南海漁都」之稱。伴隨著響亮的開漁令發布,停泊在陽江海陵島閘坡漁港的 3400 餘艘漁船同時啟動引擎、汽笛長鳴,浩浩蕩蕩駛向南海。這意味著歷經三個半月伏季休漁後,漁船再次滿載豐收期盼,開啟新一輪耕海征程。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開漁活動迎來了兩岸海洋經濟合作的新亮點,吸引四百餘位兩岸嘉賓到場觀禮與交流,其中包含苗栗市代表團、台商、專家學者、青年代表等。與會的苗栗市市長余文忠表示,「這是我們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有這麼多的漁船共同出發,我覺得非常的棒。」 他還提到,看到對岸完善的協助機制,也期待未來能進一步推動兩岸在文化、漁業協作及漁民安全保障等機制上的緊密對接。
台灣客家總商會會長葉春榮指出,「我們這一團,帶了三十幾位漁會的漁民,希望他們來參觀見識一下以外,也可以互相觀摩。我們希望明年甚至以後能夠兩岸來合辦,這對兩岸交流、漁業交流有很大的幫助。」
此次開漁季活動中,備受民眾與遊客期待的「漁家大宴」,吸引了近萬名各地賓客齊聚,共同體驗道地的漁家文化、感受獨特的「漠陽風味」。漁家大宴源自海陵島水上人家(疍家人)的傳統習俗,過去在漁民出海前,會邀請家人與親友共聚宴飲,寓意漁獲豐收、滿載而歸;如今,這項傳統宴席已成為南海(陽江)開漁季的特色活動之一。
開漁季不僅是漁民出海的盛典,更是展示陽江漁家風情與海洋文化的窗口。據了解,今年的活動在傳承漁家大宴等傳統項目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文旅融合」——遊客既能感受莊嚴的開漁古禮,也能參與沙灘音樂節、夜光風箏嘉年華等時尚活動。這種傳統儀式感與現代參與性的結合,推動了開漁季從單一傳統慶典向全民參與型盛會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