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李佳芬突傳取消新加坡行程│聯合報台商版1126曬新聞

韓國瑜妻子李佳芬第三度代夫出征,昨搭機前往印尼。記者陳嘉寧/攝影


台灣

1.李佳芬突傳取消新加坡行程

國民黨2020參選人韓國瑜妻子李佳芬第三度代夫出征,昨天才抵達印尼,原預計印尼行後到馬來西亞、新加坡,昨晚卻突傳取消新加坡行程。韓國瑜競選辦公室發聲明表示,昨上午臨時接獲台灣駐新加坡辦事處告知,因新加坡政府考量候選人夫人身分會讓維安升級,且新加坡政府高度關注境內涉及政治議題聚會對維安及相關警力安排部分有所疑慮,基於台星關係友好,「我們不想影響新加坡相關維安安排,也不想讓僑界為難。」臨時決定暫緩此次與僑胞見面會。大選剩不到兩個月,為向海外僑胞催票,李佳芬三度出訪。繼上月前往菲律賓、越南,上周到日本、柬埔寨、曼谷後,昨天再前往印尼,落地出關後,馬上受到當地支持者舉紅布條到機場接機、歡迎。李佳芬原定接著到馬來西亞、新加坡,再於十二月五日到十五日安排訪美。

2.韓國瑜台東秀大團結 蔡英文高雄攻農漁票

2020選戰愈來愈熱,爭取連任的蔡英文對上挾著「賣菜郎」形象崛起的國民黨參選人韓國瑜,雙方在農漁會系統的較勁更見力道,尤其農業利多政策更是史上罕有。選戰打得火熱,韓國瑜的傾聽之旅一路從台灣尾屏東揮軍北上,一邊扎根布樁,一邊「點火」,結合各縣市競選團隊,達到遍地開花效果,也試圖讓韓流再起。今天首度推進台東造勢,初選時表態挺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的前縣長黃健庭確定會出席,並與縣長饒慶鈴、前縣長吳俊立、議長吳秀華等政壇要角同台,展現大團結。蔡英文則視高雄為一級戰場,近月幾乎周周與綠營大咖輪流直搗高雄,鞏固南部農漁民選票,尤其10月間,蔡英文兩度拜會高雄區漁會理事長謝龍隱,拔樁意味濃。

3.政院:每年投資每個孩子 未來上看10

張善政與顧問團昨公布「○到六歲台灣幫忙養」 政策,推出六六六方案,行政院政委林萬億反擊,這個數字太少了,行政院現行平均每年投資○到六歲孩子超過六萬五千元,未來上看十萬元。蔡英文日前宣布擴大育兒政策,表示未來四年將會實施「○到六歲台灣跟你一起養」政策。行政院昨下午由林萬億和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說明相關政策。林萬億表示,現行蔡政府的育兒政策,分為育兒津貼、托育公共化,以及托育準公共化三部分。若家長選擇自己帶或送私托,育兒津貼每人每月二千五百元增至五千元,並將從○至四歲延伸至六歲,且第二胎起,加發補助一千元。托育公共化部分,未來四年內,準公共化保母、托嬰中心的托育補助,將由現行每月六千增至七千元,第二胎再多補助一千元,依此類推。送準公共化幼兒園的學費,將由目前每月四千五百元,降為三千五百元,第二胎再降一千元。

4.幫柯文哲保溫 柯粉發起「廢票運動」

為爭取政黨票,民眾黨發起人、北市府顧問蔡壁如昨天和民眾黨不分區立委參選人高虹安接受電台專訪,蔡壁如表示,預估4席是安全名單,希望搶6席,為了達標,將想辦法強化「柯文哲等於民眾黨」意象;另對於有民間柯粉發起「廢票運動」,蔡說,不鼓勵投廢票,但自己也會很想知道票投柯文哲的無效票有多少?好往2024去預估。柯文哲未參選2020,民眾黨的聲勢減弱。蔡壁如表示,柯文哲若被納入大選,支持度大概22%至25%,但若單論民眾黨,支持度只有12%,所以還有很大開發空間,尤其自己這陣子在中南部走跳,很多人不知道柯文哲創了台灣民眾黨,所以要大力呼籲讓他有一個很強烈的連結。

5.交通建設「審查應透明」 學者:民眾有知的權利

淡大運管系教授張勝雄發起重大交通建設公開審議機制連署,連署名單不乏多名曾參與交通審查的學者專家,其中更有曾在蔡政府任職的官員。參與連署的成大交管系專任教授魏健宏,曾擔任「賴內閣」時期的中華郵政董事長,他就直言「民眾有知的權利」,公開內容對社會具有正面意義。魏健宏說,交通建設牽涉每位人民,政府經費運用、建設規畫為何,「民眾都有知的權利」,愈公開對推動大型建設愈好,他曾參與過地方環評會議,資料公開、學者具名表達意見,都會約束與會委員與政府部門,更慎重審查及專業表達,但交通審查在這一點並不完善。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黃麗玲直言,審查本來就應公開透明,不論是現場公開、或資料公開,不應是閉門討論。對林佳龍所稱「諮詢性質」、「個人不應凌駕政府」,她直言,那就不要叫審查委員,要審查時找委員執行,結果意見不符就說「只是諮詢」 ,這非常不禮貌、不尊重程序與專業。交大運管系教授黃台生也說,「林佳龍的態度真的不對,好像政府要做的建設就不該反對」,請交通部尊重審查委員。


產經

1. 5+2產創計畫2.0版 來了

政府全力推動「5+2產業創新計畫」,昨(25日)傳出將結合5G、AI等新興技術,目標在選前進一步推出「5+2產業創新計畫」2.0版,強化新興產業、新科技發展,並透過《產創條例》等既有法規政策的支持,要在蔡英文接下來的四年任期內實現產業再升級的目標。政府過去幾年為追求永續發展經濟新模式,針對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綠能科技、生醫產業等重點,再加上新農業及循環經濟兩項,提出了「5+2產業創新計畫」。知情官員指出,經評估5+2產創計畫第一階段已有些成果,現在擬進一步推出「5+2產業創新計畫」2.0版,正陸續和各智庫、各部會討論規劃延續方案,目標在選前甚至下個月公布。所謂的「5+2產業創新計畫」2.0版,可能的方向是在現有的產業計畫中,進一步導入5G、AI等新興技術。

2.網路吃到飽爭議商用一個月用1TB NCC要出手了

中華電信最近更改吃到飽專案同意書,引發社會關注,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找各業者說明,除確保消費者權益,並保留業者捍衛網路公平使用的空間。電信協會認為,不到萬分之一的用戶大量應用超過1,000GB,占用80%網路資源,要維護網路公平使用原則,才能捍衛消費者權益。4G網路從推動上網吃到飽資費以來,網路公平使用一直是重要議題,少數人把「吃到飽」拿來進行商業使用,大量進行影音串流的服務,一個月傳輸量動輒1TB(1,024GB)以上,是一般人的50倍。為維護網路公平使用原則,捍衛多數人使用權益,各家電信業者近年祭出行動上網限制條款,杜絕商業化應用及不正當的網路應用行為。

3.聯發科強攻5G奪英特爾大單 出貨量將相當可觀

聯發科與英特爾昨(25)日共同宣布雙方首度合作案,英特爾將採用聯發科最新第五代行動通訊(5G)數據機晶片相關方案,導入英特爾平台筆電等裝置,初期可望獲得惠普、戴爾等品牌大廠採用,打響聯發科拓展5G非手機應用業務第一砲。英特爾是全球電腦中央處理器(CPU)龍頭,囊括PC、筆電市場大半江山。隨著英特爾已無自有5G數據機業務,聯發科與英特爾攜手之後,挾英特爾高市占優勢,未來聯發科相關產品出貨量將相當可觀,挹注業績可期。這次英特爾與聯發科合作,是將聯發科5G數據機晶片「M70」進一步改版,整合英特爾的5G技術能力,以更符合終端裝置常時連網筆電的需求。聯發科明年的5G成績備受期待,該公司將於今天介紹5G旗艦晶片,外界預期應是手機應用方面產品。聯發科衝刺5G手機業務之餘,執行長蔡力行強調,將同步擴展非手機5G平台商機。


兩岸

1.確保產糧 大陸高標準農田3年後10億畝

為確保糧食安全,大陸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見」,提出到2022年全中國大陸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以此穩定保障1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到2035年全中國大陸高標準農田保有量進一步提高。新華社報導,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5日舉行政策例行記者會,大陸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余欣榮在會上表示,保障糧食安全,關鍵是要保障糧食生產能力,確保需要的時候能夠產得出、供得上。建設高標準農田不僅能夠新增糧食產能,而且能夠提升農田抗災能力。余欣榮表示,根據評估,建成以後項目區的耕地質量一般將提升1到2個等級,糧食產能將平均提高10%到20%,畝均糧食產量提高100公斤。在嚴重氣象災害年份,項目區糧食產將能穩定性水平要明顯高於非項目區。「據測算,到2022年全國建成高標準農田10億畝,以此可以穩定保障糧食產能在1萬億斤以上,約占我國糧食總產量的80%,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將起到基礎支撐作用。」余欣榮說。

2.阿里在港上市 首日跳開逾6% 市值擊敗騰訊控股

阿里巴巴集團今(26)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以港幣187元開盤,較發行價港幣176港元上漲6.25%。以此計算,阿里巴巴市值為港幣39,993億元,超越騰訊控股,成為港股第一大市值公司。新京報報導,阿里巴巴美股今晨收盤亦大漲1.96%,以美股190.45美元收盤,為近半年內股價新高。截至發稿時,阿里巴巴-SW股價為港幣188.1元,漲幅達6.87%.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未出席上市儀式,由該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副主席蔡崇信主持敲鑼儀式,後由10位阿里巴巴經濟體合作夥伴敲響上市鑼。阿里巴巴此次總計發行5億新股,每股港幣176元,募集資金港幣880億元,若執行「綠鞋機制」後的最高募資金額約為港幣1,012億元。鑒於阿里巴巴集團的美國存託股票(ADS)繼續在紐交所上市並交易,且集團香港上市股份與紐交所上市的美國存託股可互相轉換。這也意味著,在今天掛牌上市後,阿里巴巴集團成為首個同時在香港和美國紐約兩地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


全球

1.美企投資縮手 恐拖累經濟

不確定的經商環境正促使一些美國企業延後或擱置其他具發展潛力的投資項目,許多美國大企業紛紛放慢花在設備與其他資本投資的支出步伐,可能持續拖累經濟成長。華爾街日報報導,在去年秋季,美企難以確定供應鏈、定價及獲利的前景,因而放慢投資步調,在全球成長持續放緩、愈來愈多消費者對未來感到不安之際,加重拖累成長的包袱。一些企業已警告,這種發展態勢可能持續到明年,屆時美國將舉行總統大選,預料將提高企業決策的不確定性。史丹福大學經濟學者布盧姆、芝加哥大學的戴維斯及亞特蘭大聯準銀行共同進行的每月商企業不確定性調查報告預估,貿易問題已使美企今年上半年的投資減少400億美元,若以1.4兆美元的非住宅固定投資額估算,這相當於減少了3%;這類投資自2000年以來每年都成長4%。

2.聯合國:溫室氣體濃度 再創新高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25日指出,2018年溫室氣體在全球大氣中的濃度創新高,濃度升高幅度高出過去十年的年平均增幅,這會加強愈來愈具破壞性的天氣模式。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說:「雖然全球已為巴黎協定做出承諾,但溫室氣體濃度升高並沒有減緩跡象,遑論下降。」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25日發布年度「溫室氣體公報」指出,2018年二氧化碳在全球大氣中的濃度達到407.8ppm,比2017年的405.5ppm高出2.3ppm,濃度升高幅度高出過去十年的年平均增幅。1ppm為百萬分之一。二氧化碳是引發全球暖化的最大因素,由燃燒化石燃料產生。公報還指出,第二大溫室氣體甲烷在全球大氣中的濃度年增幅,是1998年來最高。甲烷造成全球暖化的威力比二氧化碳強,但消散得比較快。另外,一氧化二氮在全球大氣中的濃度年增幅創新高。一氧化二氮會破壞大氣臭氧層,使人類暴露在有害的紫外線中。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