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昨宣布,台電核後端營運基金將提撥廿五點五億元補償蘭嶼。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
1. 蘭嶼貯存核廢料 政府回溯補償25.5億
蔡英文昨天到台東頒布「核廢料蘭嶼貯存場使用原住民保留地損失補償要點」,並向蘭嶼鄉長夏曼.迦拉牧、野銀部落耆老夏本.嗄吶嗯等達悟族人代表致意,她說,「釐清真相,修補錯誤,是對原住民族歷史及轉型正義的目標,政府應該提出補償。」台電核後端營運基金將提撥廿五點五億元補償蘭嶼。蔡英文表示,真相調查報告出爐,證據顯示當時族人確實不知情也未曾同意,蘭嶼核廢料貯存場蓋在原住民保留地上,侵害族人土地權益。蔡英文強調:「政府應該提出補償,還給族人一個公道,也期待這筆補償金能創造更多福祉,協助蘭嶼邁向永續發展」。
2. 蘭嶼人立場:補償金拿歸拿 核廢仍要遷走
蔡英文昨天到台東頒布「核廢料蘭嶼貯存場使用原住民保留地損失補償要點」,由台電核後端營運基金會提撥廿五點五億元補償蘭嶼,對此蘭嶼鄉民態度一致,很欣慰中央政府能為過去的錯誤賠償蘭嶼,但蘭嶼鄉長夏曼.迦拉牧表示,「補償歸補償,跟核廢料遷出是兩碼子事,鄉民的共識是核廢仍須遷出蘭嶼」。蘭嶼鄉民夏曼.吉達安說,核廢料早該遷走,這種有毒的危害物質,至今政府都沒有辦法解決,讓鄉民一直感到很恐慌。他說,有不少鄉民對國、民兩黨輪流執政已失去信心,過了這麼多年,政府應該有所作為,不是每次到了選舉,就把核廢料的議題拿來當政治上的操作。
3. 跟風張善政?蔡英文喊0到6歲政府養
繼本月21日國民黨2020大選候選人張善政在高雄提出「0到6歲政府養」與「新住民懷孕就有健保」後,蔡英文昨天晚在台東舉行造勢晚會時,也提出未來4年執政的新政策,針對0到6歲的育兒津貼,原本補助每月2500元,將會成長2倍達到5000元,也就是每年補貼達6萬元補助,她鼓勵年輕人結婚生小孩,「政府要跟他們一起養下一代」。
4. 大選登記截止 立委參選爆炸
明年一月十一日投票的2020大選及第十屆立委選舉,昨天完成參選人登記。2020選舉,有國、民、親三黨共三組參選人完成登記。立委選舉,四一二位區域立委參選人登記,較本屆增加;不分區部分,有十九個政黨完成全台不分區立委登記,共提出二一七位參選人名單,政黨數量與參選人總數,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眾多小黨紛紛提出不分區立委名單,共同競爭政黨票,呈現參選爆炸狀況,成為這次選舉最大特色。
5. 「洪流」突圍!力拚王定宇 要打破南台灣零魔咒
二○二○「決戰南台灣」!雲嘉南及高屏被視為深綠大本營,本屆立委全由綠營拿下,下屆立委選舉,藍軍寄望蔡政府執政成績不佳所累積民怨,結合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不畏艱難征戰台南,希望「洪流」加「韓流」,能一雪南台灣零席次之辱。台南市下屆立委選舉從五席增為六席,民進黨喊出「六席全壘打」。柱姐打出「衝破南關、柱守台灣」口號,參選第六選區立委,希望拉抬藍營在南台灣氣勢,更與第四選區國民黨立委參選人林燕祝等人分進合擊,希望突破困局。
產經
1. 美商將投資150億蓋7太陽能廠 規模全台最大
外商韋能能源公司在台發展太陽能發電產業,公司執行董事胡根地表示,透過子公司台灣艾貴將投資一五○億元,全台建置七座太陽能電廠,總建置容量達三四一MW,規模為全台最大。其中台東知本光電廠裝置容量二○二MW,二○二一年底完工後,將成為整個東北亞單一最大規模的光電電廠。
2. 行動支付 今年衝千億元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昨(22)日表示,行動支付不再只是年輕人專屬,去年46歲至65歲使用比率已突破四成,隨著行動支付使用者年齡分布擴大,今年上半年行動支付的交易額已達443億元,全年可望突破新台幣1,000億元大關,力拚在2025年達成行動支付普及率達到90%目標。
3. 友達強攻水面型光電
太陽光電遍地開花,友達也積極布局太陽光電,截至目前止,友達已在全台建置172MW太陽光電,現積極將觸角延伸到水面型光電,包括在碑塘、滯洪池興建浮動式太陽光能發電系統。友達昨(22)日表示,已在南科樹谷園區一、二滯洪池,以浮板錨錠方式,建置6MW浮動式太陽光電發電系統,於去年4月完工併聯,該案也是國內最大滯洪池光電案,一年發電794萬度,約可供2,263家戶一年用電,減少4,373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並且兼具防洪功能,創造一地兩用效益。
兩岸
1. 大陸去年GDP 比初算多2.1%
中國大陸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比初步核算數多了人民幣1.89兆元(約新台幣8.2兆元),彭博資訊稱,「這一修訂相當於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規模,增加了一個芬蘭的經濟產出。」大陸國家統計局昨(22)日公布2018年GDP修訂結果,比初步核算數據增加人民幣1兆8,972億元,增幅2.1%。增加規模也超過了越南2018年的總產值。官方強調,儘管2018年GDP修訂數在總量方面有所增加,但對2019年GDP增速不會產生明顯影響。政府通常會在五年一度的全國普查後上修GDP。
2. 環保有成 青海湖達19年最大面積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獲悉,自啟動實施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工程以來,青海湖流域生態持續向好,水體面積達19年來最大值。中新社報導,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高原鹹水湖,是維繫青藏高原東北部生態安全的重要水體,也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東蔓延的天然屏障。青海湖的生態環境特徵及其演變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青藏高原整體生態環境的變化趨勢,對柴達木盆地、三江源、祁連山等地區均有較大影響。
3. 大陸今年減稅降費估10兆元
大陸財政部部長劉昆22日指出,今年全年中國減稅降費規模大大超出人民幣2兆元的預期規模,將達到人民幣2.3兆元(約新台幣10兆元)。他表示,目前中國營商環境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將繼續精準施策,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大陸去年減稅降費規模達到人民幣1.3兆元,今年3月全國「兩會」上,總理李克強指出,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今年下決心要進行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並訂定「減稅降費近兩兆元」的目標。
國際
1. 雞蛋戴奧辛超標70倍!澳洲塑膠垃圾毒害印尼食物鏈
澳洲廣播公司(ABC)報導,最新報告顯示,塑膠廢棄物恐毒害印尼的食物鏈。該報告發現,印尼部分垃圾場附近的雞蛋,所含戴奧辛含量高居亞洲第一。戴奧辛是持久性的有機汙染物,已被國際科學界認定為「地球上最危險和最毒的化學物質」,並與先天性缺陷和巴金森氏症有關。環保團體「國際消除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聯盟」(IPEN)的調查報告指出,各國出口的塑膠廢棄物不僅造成顯眼的汙染,還以「危險濃度」汙染食物鏈。IPEN研究人員在印尼爪哇島省東部的特洛波多村(Tropodo)和班農(Bangun),收集多顆放養雞的雞蛋進行研究,當地接收來自美國、英國、澳洲的大量塑膠廢棄物。檢驗結果發現,光吃一個當地的雞蛋,攝入的戴奧辛就會比歐盟每日攝取容許量高70倍以上。
2. 南韓2021年外帶紙杯要付錢 2024年禁提供一次性牙刷
南韓環境部22日宣布,2021年將禁止咖啡館和餐廳讓內用顧客使用紙杯,顧客外帶餐點若使用紙杯則要額外付錢,以減少垃圾量,鼓勵使用可重複使用的容器。南韓全國有8萬間咖啡館,去年環境部禁止咖啡館讓內用顧客使用一次性塑膠杯,而須提供馬克杯等可重複使用的杯子。環境部尚未禁用紙杯和其他一次性產品,如塑膠吸管和杯蓋。環境部說,已規劃實施步驟,要在2022年前把一次性產品的使用量降低35%,除了2021年外帶紙杯額外付費之外,2022年烘焙店和便利商店禁止提供塑膠袋,所有餐廳禁用塑膠吸管。環境部打算2030年所有零售業禁用塑膠袋,2024年旅館禁止提供一次性牙刷、刮鬍刀和小包裝洗髮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