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蔡英文:學位是真的 博士論文假不了│聯合報台商版0920曬新聞

蔡英文在倫敦政經學院的博士論文引發爭議,她強調學位是真的,論文假不了。 記者杜建重/攝影


台灣

1. 蔡英文:學位是真的 博士論文假不了

蔡英文博士論文引發爭議,蔡英文昨天表示,學位是真的,有學位就一定有論文,這個假不了,希望選戰打的是政策、價值,不是無中生有、抹黑。至於論文為什麼晚了卅五年才進到圖書館建檔,且缺少主考官的簽署,蔡英文表示,這是卅五年前的論文,當時有當時的作法,雖然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過去,或許會有點問題,但基本上論文都是按照當時的規定在處理,現在很多人都沒有否認有論文這件事情不是嗎?對於有學者到圖書館翻閱她的論文,卻發現規定很多,包含不能外借、只限館內閱覽,也不許影印或手機翻拍內頁,甚至不允許引述內容,蔡英文說,這她不知道,不是她訂的(規定),她也想去了解一下。


2. 學者:蔡英文論文不許他人引用 匪夷所思

牛津大學經濟史博士徐永泰在聯合報系發表「蔡英文論文讀後感」,指出論文有文法錯誤、出現缺頁,且在作者蔡英文要求下,不得引用內容、也不可翻印拍照。對此,有學者說,公開博士論文,是學術界貢獻社會最基本的方式,蔡英文不許他人引用其著作,令人匪夷所思。淡江大學蘭陽校園全球發展學院院長包正豪表示,學術研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望向前看,後生晚輩須透過前輩的論文著作,探究自身何以精進、突破。公開個人學術研究,就是學術界貢獻社會最基本的方式。但蔡英文的博士論文,既非專利、也無關乎台灣安全,卻連借閱都設下重重難關,違反常理。


3. 呂秀蓮:論文、私菸、300萬 大家都在問

呂秀蓮接受喜樂島聯盟推薦參選二大選,她昨天受訪時再度質疑蔡英文論文風波、私菸案及民進黨立委陳明文的三百萬事件,她強調,最近很多疑案,都重重舉起輕輕放下,「這是民意,走到哪大家都在問」。針對蔡英文的倫敦政經學院博士論文爭議,呂秀蓮日前表示,蔡應把畢業證書拿出來給大家「聞香」釋疑。她昨天再度解釋,她到今天都不相信,蔡英文會有博士論文偽造,她的意思是,取得博士學位是何等光榮的事,也很單純,就把博士學位證書拿給大家看,問題就解決了。呂秀蓮也說,建議蔡英文應把很多事情「簡單化」,會得到更多信心。不要每件事都說「交給司法」,以前反對黨常罵法院是國民黨開的,現在不要讓人民覺得法院是某某人開的,「每一個疑點妳很快可以解決,為何要推給法院?這是民意,走到哪大家都在問。」


4. 陳菊再促蔡賴合 賴友:沒人可替賴清德發言

府秘書長陳菊昨天接受中央社專訪,再次提到期待蔡英文與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合作、守住台灣。對此親賴人士普遍不願多做回應,友人低調表示,賴清德的動向及決定,要以賴說法為準,沒人有辦法替他發言。


5. 國民黨爭立院龍頭 傳不分區納吳敦義

國民黨內傳出主席吳敦義為不分區立委第一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10月中旬開始規畫不分區立委提名,國民黨內傳出由國民黨主席吳敦義為不分區立委第一名,待國民黨取得國會過半席次後,再爭取國會議長寶座,這個傳言引發挺吳派中常委正反不同討論。國民黨黨務人士說,現在是各界推薦不分區立委名單階段,有人推薦吳敦義,覺得吳為黨付出這麼多,卻連總統都沒辦法選,可以去當立法院院長。還有人覺得國民黨席次要衝過半,把吳排在第16名可衝選票,只是當事人沒有表達任何意見。


6. 拚治安?還是在卡韓? 刑事局長坐鎮高雄

高雄市接連發生砸店、街頭聚眾鬥毆、開槍事件,警政署長陳家欽昨天對高雄市警方表現強烈不滿,指派刑事局長黃明昭率隊南下坐鎮;內政部長徐國勇今天也要赴高,昨先派次長陳宗彥南下,並稱高雄治安明顯應整頓。高雄市長韓國瑜表示,他準備訪美,外交部就發布直轄市長訪外要注意的事項,如果是私人的,外交部一概不予禮遇,不予接待;之前是外交部,昨天是內政部,被問及中央作為是否在卡韓?韓說:「民眾眼睛是雪亮的」。

徐國勇今天也要南下高雄

徐國勇說,韓國瑜現在是國民黨提名的參選人,高雄治安是重中之重,連續這麼多天發生案件,他昨天向警政署長提起,署長立即指示刑事局長下去處理,今天他也會南下高雄。他提醒韓國瑜,「不能安居,人民無法樂業」。韓國瑜反擊說,新市府團隊上任八個月來,非常重視民眾的需要就是「安居樂業」,他要求警察局治安工作一定要加強,三大重點工作包括把毒品趕出校園跟社區、街頭暴力及酒駕,高市府這幾個月來抓得非常的緊,市府態度是「零容忍」,請高雄市民要相信市府團隊維護治安的決心,絕不會打折扣。

刑事局資料指高雄治安良好

但根據刑事局八月底彙報給警政署的署務會報資料,高雄市今年一到八月在刑案發生與破獲數上,是全國治安表現良好的前三名縣市,僅次於新竹市、嘉義縣。高雄市新聞局長王淺秋表示,今年高雄市刑案較去年同期減少四百十八件,減少百分之二點零九;刑案破獲率較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二點零八,韓國瑜對治安高度關注。王淺秋說,徐國勇身為治安首長,不必刻意針對高雄過度擔憂,甚至給高雄穿小鞋;昨天內政部南下高雄辦公,接下來會不會各部會輪流來高雄,響應韓國瑜所呼籲的「重視南台灣的精神」?

警界質疑 為何單指高雄治安要整頓?

高雄市因直播主糾紛引發連日數起街頭亂鬥,中央以高雄治安問題嚴重為由強勢介入,不過,相較屏東也有直播主遭擄後被砍斷手腳,桃園更陸續發生男子持槍挾持人質事件、角頭遭近距離槍殺,警界有人質疑,中央單指高雄治安需要整頓,能禁得起檢驗?


7. 長照住宿機構補助 4年後恐斷炊

衛福部日前宣布補助住宿式服務機構使用者,每年最高六萬元,機構住民終於被納入長照大傘,各界皆認為值得鼓勵;不過,這項補助卻可能在2023年之後斷炊。衛福部指出,住宿機構補助屬於補助型計畫,目前僅規畫至一一二年,未來是否延續,交由當時的政府討論評估。


產經

1. 聯發科拚成長 將伺機併購

聯發科搶攻第五代行動通訊(5G)市場利器-5G系統單晶片(SoC)昨(19)日首度對外亮相,今年底到明年初開始放量搶市,取得領先群地位。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透露,除了有機(自發性)成長,併購也是聯發科重要的策略選項之一,未來併購範圍將不限於無線通訊領域


2. 投資案沒停擺 鴻海威州廠動起來

鴻海集團昨(19)日宣布在威斯康辛州的投資案進入新的階段,在六代廠的基礎之下,將興建智慧製造中心以及高速運算資料中心兩項新設施,打破外界對鴻海在威州投資停擺的傳聞。鴻海計畫將生產伺服器相關的零組件,業界認為,除了可以就近服務鴻海主要客戶外,也符合當前美國政府希望產業「美國製造」的目標。


兩岸

1. 東莞10年規劃 人口將逾千萬

據《第一財經》近日報導,大陸人口在加速向城市集聚,多個城市正在邁向千萬人口的門檻。東莞官方規劃顯示,在2030年常住人口會達到1020萬人,屆時將成為廣州和深圳之後,廣東省第三個人口超過一千萬的城市。


2. 海峽兩岸醫藥健康產業發展論壇 18日在泰州登場

海峽兩岸醫藥健康產業發展論壇18日在泰州醫藥高新區舉行,今年以「精準醫療,健康未來」為主題,聚焦兩岸精準醫療、健康照護、健康管理和高端診斷設備、高精尖診療技術等領域,推進兩岸健康業界加強交流合作,共享發展成果。台灣出席的代表包括工業總會、保健營養食品工會、中華腫瘤醫學發展協會、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等。兩岸逾150多名醫藥健康產業代表參加論壇。泰州市自2017年經國台辦批准,舉辦首屆海峽兩岸醫藥健康產業發展論壇以來,兩岸企業家峰會倡議兩岸健康照護及生技產業策略聯盟落腳泰州,啟動泰台兩地產業、技術和人才合作,今年3月「兩岸健康照護及生技產業策略聯盟試驗示範區」正式揭牌。大陸國台辦經濟局在賀信中指出,以本屆論壇舉辦為契機,繼續探索深化兩岸醫藥健康產業合作的新途徑、新模式,為促進兩岸經濟交流合作作出新貢獻。


3. 周杰倫新歌MV捧紅奶茶店 歌迷搶購一杯炒到400

歌手周杰倫日前發布新歌「說好不哭」,MV上架後不僅成功登頂YouTube發燒影片第1名,MV中的東京原宿奶茶店成為歌迷光顧、打卡的熱門地點,連浙江杭州分店也要排隊2小時才能買到,甚至還出現「奶茶黃牛」,收費要人民幣50100元一杯(新台幣227元至443元)。香港經濟日報報導,MV中劇情是女主角飾演奶茶店麥吉machi的店員,因送外賣而認識男主角,MV推出後隨即引來大批歌迷到奶茶店排隊消費,其中MV取景的日本東京原宿分店,新歌發售第二天就出現大排長龍,下午4點已經排到了800號。而每杯480日元(新台幣139元),被稱為「杰倫同款」的鐵觀音芝士一早就賣光。


國際

1. 加總理杜魯多 捲入歧視照風波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被爆出二○○一年擔任教師時,將臉和手臂塗黑扮成阿拉丁參加「阿拉伯之夜」變裝舞會。杜魯多十八日為這張引發種族歧視聯想的照片公開道歉。加拿大國會大選將在十月廿一日投票,這張照片可能影響杜魯多的選情。根據時代雜誌刊出的照片,當年廿九歲的杜魯多在西點格雷學校(West Point Grey Academy)當老師,學校舉行「阿拉伯之夜」晚會時,杜魯多身穿長袍並包著頭巾出席,還將臉部、頸部與手部塗黑,身邊圍繞一群女子,杜魯多的手還放在一名女子胸口上。這張照片刊在該校當年畢業紀念冊中,照片中只有杜魯多一人將臉「抹黑」。這張可能引發種族歧視聯想的照片,立即衝擊杜魯多鼓吹多元包容與和諧寬容的形象。杜魯多說:「我變裝扮成阿拉丁,臉上有妝。我不該這樣做。我該更明白事理,但沒有,我真的很抱歉。」


2. 比利時戰機墜法國 飛官彈射卡高壓電線獲救

法國官員表示,比利時空軍一架F-16戰機今天在法國西部墜毀,兩名飛官成功彈射脫困,但其中一人降落傘卡在高壓電線上,花了2個小時才獲救。法新社報導,這架未載有武器的戰機從比利時飛往法國一座基地進行訓練任務,卻墜毀在法國莫比昂省(Morbihan)普呂維蓋鎮(Pluvigner)附近。地面上沒有人員受傷。英國「天空新聞網」(Sky News)報導說有一棟房屋損毀。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