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畫廊。王雙躍/攝影
宜昌近年推出的「兩壩一峽」精華遊線路,回響熱烈,其中的「三峽大壩旅遊區」更是深獲好評;該旅遊區作為首批大陸5A級景區之一,擁有壇子嶺、185園區及截流紀念園等景點,依托世界最大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全方位展示了工程文化和水利文化,為遊客提供遊覽、科教、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服務,將現代工程、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有機結合,使之成為海內外友人嚮往的旅遊勝地。
據悉,「三峽工程」包括主體建築物及導流工程兩部分,全長約2309米,壩高185米,於1994年12月動工修建,2006年5月全線建成。工程竣工後,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總庫容達393億立方米,在長江中下游防洪體系中起到關鍵性作用,充分發揮了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效益。
壇子嶺園區作為三峽壩區最早開發景區,因其頂端觀景台形似倒扣壇子而得名,該景區所在地為大壩建設勘測點,海拔262.48米,是觀賞三峽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不僅能欣賞到三峽大壩的雄渾壯偉,還能觀看壁立千仞的「長江第四峽」雙向五級船閘。
整個園區以高度的遞增從上至下分為三層,主要由模型展示廳、萬年江底石、大江截流石、三峽壩址基石、銀版天書及壇子嶺觀景台等景觀,還有噴泉、瀑布、溪水、草坪貫穿其間,放眼望去,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三峽人家風景區」,也是精華遊線路的重要部分。該景區乃依托三峽的自然風光和民俗文化,在長江三峽「兩壩一峽」區域,透過影視場景的表現形式,將自然山水、影視科技與區域文化完美結合,傾情打造的峽江文化大型民俗風景區,同時是大陸首創的原生態、場景式、體驗型大型民俗旅遊區。
三峽人家之美,美在「灣急、石奇、谷幽、洞艷,泉甘」,景區包括燈影石、明月灣、燈影洞、石牌抗戰紀念館、石令牌、楊家溪、蛤蟆泉等景點。三峽人家風景區位於三峽之一的西陵峽腹地,地處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之間,是「兩壩一峽」旅遊線上的中心地段,依山傍水,風景如畫,歷史的車輪好像有意在此停止前進,遺留下一片古老而又充滿神奇的世外桃源,供世人尋覓歷史的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