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小編
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前天溢流潰決,夾帶泥沙的大水造成光復鄉市區被覆上一層黏稠的淤泥,災後滿目瘡痍。記者劉學聖/攝影
花蓮光復鄉堰塞湖洪災已釀15死32傷,仍有31人失聯,全台各界持續挺進救災,強調「此刻我們都是花蓮人」,災民昨含淚在厚重的淤泥中開始重建家園。行政院長卓榮泰前去勘災,和立委傅崐萁為了撤離責任歸屬爆發衝突,卓氣得離場,事後強調都有責任。花蓮地檢署表示,這次災害有重大死傷,將調查有無人為疏失。遭山洪肆虐的光復市區滿目瘡痍,街道泥濘厚達二、三十公分,每走一步都吃力。災民又餓又累,一早就有人沿街發送泡麵、麵包,許多人拿了食物仍還忙著重建家園。各縣市馳援花蓮,屏東縣消防局搜救人員在佛祖街看見被泥流淹沒屋頂的鐵皮屋,正切開鐵皮屋頂時,聽到六歲女童小沂回應「我在這裡」,興奮大喊「妳不要動!」並問她是否獨自一人,女童答「還有阿公、阿婆」。小沂被救出時滿身泥濘,消防員不斷鼓勵「妹妹加油!」但未發現另兩人。前進指揮所發現,十餘名死者僅一人是因病來不及就醫死亡,其餘都是住一樓來不及逃生的高齡者。桃園市長張善政昨在市政會議提及花蓮好友的母親因行動較慢,來不及逃離,被洪水泥漿埋在床上死亡。
要聞總覽
1.水淹到鼻子 「媽媽撥開我的手」
洪水沖進花蓮光復鄉造成嚴重死傷,有死者家屬回憶,當時洪水來襲,聲嘶力竭大喊要母親抓緊他,沒想到母親竟把他的手撥開,最後淹死身亡;他哽咽地說,「媽媽是不想讓我一起被淹死」。還有婦人落淚說「媽媽被淹沒了,好在遺體沒有被沖走」,令人鼻酸。花蓮地檢署也同步分案調查,從監測到撤離等環節是否涉及人為疏失。
2.藍白轟賴卓「芭樂票、蠢到爆」
朝野昨為普發現金、繳稅與營養午餐補助議題再度交鋒。賴清德日前稱明年報稅月薪五萬元以下將免繳所得稅,被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批是「芭樂票」;對於政院擬設「不領取」一萬元選項大轉彎,民眾黨立院黨團總召大罵,行政院長卓榮泰「蠢到爆」。
經貿科技
1.年增0.4% 台灣8月零售業營業額終結連4黑
經部昨天發布台灣八月零售業營業額為3915億元,創歷年同月新高,年增率為0.4% ,終結「連四黑」。不過,經濟前景不確定,加上九月仍是民俗月,是購車淡季,經濟部預估,九月零售業營業額又將轉為負成長。此外,八月餐飲業營業額933億元,也創歷年同月新高,年增4.8%。但經部認為,儘管業者積極滿足消費者多變需求,推出新餐點,但因基期偏高,餐飲業成長幅度將受到抑制,預估九月也可能轉為負成長。
2.台積2奈米驚傳漲價五成
科技媒體《Wccftech》引述消息來源報導,台積電即將量產的2奈米(N2)製程可能漲價五成,主要與「半導體通膨」有關,激勵台積電23日ADR收盤勁揚逾3%,惟業界提出兩點質疑,認為是「假消息」。針對2奈米漲價議題,台積電昨(24)日回應,「不評論價格問題。 台積公司的定價策略始終以策略導向,而非以機會導向,我們會持續與客戶緊密合作以提供價值。」外界解讀,台積電的回應,破除市場傳聞發機會財的想像空間。
台商熱點
1.大陸新能源車 前8月出口逾200萬輛
大陸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23日表示,2025年8月大陸新能源汽車出口31.5萬輛,年增83%;今年1至8月新能源汽車出口達202萬輛,年增51%,增速高於去年同期的24%,表現優於預期。崔東樹於23日在微信公眾號發文指出,今年1至8月,大陸汽車出口呈現穩健增長態勢。海關統計顯示,今年前八個月,大陸整車出口共計494萬輛,年增21%,8月單月出口達76.4萬輛,年增25%、環比增12%,整體增勢強勁。
2.南京吸外企 設人民幣2000億元產業基金
在23日舉行的「2025南京金秋經貿洽談會」上,西門子Xcelerator長三角科創賦能中心正式揭牌。這是該公司在長三角地區的首個線下(實體)體驗與應用服務中心,將聚焦工業數位化與智慧城市等領域,打造集展示、應用體驗、服務與生態對接於一體的開放平台。西門子是外企持續投資南京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已有5000多家外資企業在南京落戶。針對企業資金需求,南京打造了規模超過人民幣2000億元的產業基金,與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合作設立了300億元的股權投資基金,構建金融服務矩陣。
全球趨勢
1.南韓對美3500億投資添新變數
南韓總統李在明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24日在紐約聯大舉行場邊會晤,重點討論南韓對美的3500億美元投資,李在明強調應以「商業合理性」共創雙贏。與此同時,南韓國務總理金民錫受訪放話,除非美方先解決南韓勞工入境美國的簽證問題,否則投資將仍卡關。
2.日首相石破茂:遲早承認巴勒斯坦
日本首相石破茂廿三日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表示,日本遲早會承認巴勒斯坦國,同時強烈譴責以色列地面進攻加薩。目前近八成聯合國會員國已承認巴勒斯坦國。在加薩戰爭將滿二年之際,英國、加拿大與法國等多國本周紛紛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希望施壓以色列停火。石破茂在聯大總辯論表示,「以色列官員的言論似乎明確否決巴勒斯坦建國概念,令我相當憤慨」。